丝瓜草莓秋葵污下载旧版www,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,国产华人av导航,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

咨詢熱線

19032001373

當前位置:首頁  >  技術文章  >  水稻需肥規律與施肥技術

水稻需肥規律與施肥技術

更新時間:2008-08-14      點擊次數:2220

磷肥能促進根系發育和養分吸收,增強分蘗,增加淀粉合成,促進籽粒充實。

 

需肥規律

 

水稻是需肥較多的作物之一,一般每生產稻谷100公斤需氮(N)1.6~2.5公斤、磷(P2O5)0.8~1.2公斤、鉀(K2O)2.1~3.0公斤,氮、磷、鉀的需肥比例大約為2∶1∶3。水稻對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蘗旺期和抽穗開花期達到高峰。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產量,而淀粉的產量與水稻籽粒的大小、產量的高低、米質的優劣成正相關。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,就會造成籽粒營養減少,灌漿不足,降低稻米品質。水稻對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異不大,吸收量zui大的時期是分蘗至幼穗分化期。磷肥能促進根系發育和養分吸收,增強分蘗,增加淀粉合成,促進籽粒充實。水稻對鉀的吸收,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開花期,其次是分蘗至穗分化期。鉀是淀粉、纖維素的合成和體內運輸時必需的營養,能提高根的活力、延緩葉片衰老、增強抗御病蟲害的能力。另外,硅和鋅兩種微肥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。水稻莖葉中含有10%~20%的二氧化硅,施用硅肥能增強水稻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,起到增產的作用,并能提高稻米品質;鋅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數、穗粒數、千粒重等,降低空秕率,起到增產作用,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較明顯。硅、鋅肥施用在新改水田、酸性土壤、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為明顯。

 

施肥技術

 

秧田施肥 水稻育秧有水育秧、濕潤育秧、旱育秧、塑料薄膜保溫育秧以及兩段育秧、塑料軟盤育秧等多種形式。秧田基肥應重施有機肥,有機肥料肥效長,養分全,含有大量水稻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。有機肥的粘結性、吸附性和代換量都很高,具有增加土壤團粒結構、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,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。一般每畝施用500~1000公斤,同時每畝施用尿素3~5公斤、磷酸二銨8~15公斤、氯化鉀7~8公斤或畝施復合肥20~30公斤,以達到供肥均勻的目的,促使苗壯苗齊。移栽前4~5天,每畝施用尿素6~7公斤或高氮復合肥8~10公斤作為送嫁肥,以利秧苗移栽后盡快返青,恢復生長。

 

施足大田基肥 大田基肥也應重視有機肥的施用,一般畝施2000~3000公斤。同樣不可忽視化肥的施用,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態氮,因此,氮肥以銨態氮為好,一般每畝施用尿素7~8公斤、過磷酸鈣30~40公斤、氯化鉀8~10公斤或畝施復合肥(15%-15%-15%)30~40公斤,另外每畝增施硅肥6~8公斤、硫酸鋅1~1.5公斤。大田基肥應在插秧前結合耕耙稻田施用,要深施到12~20厘米的土壤中,使銨在少氧的環境中保持穩定,防止流失。

 

追肥

 

(1)早施分蘗肥。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蘗肥,以促進低節位分蘗的生長,起到增穗作用。分蘗肥一般分兩次施用,*次在返青后,畝施尿素或高氮復合肥7~8公斤,配施適量硫酸鈣、硫酸鋅,起到促蘗作用;第二次在分蘗盛期畝施尿素或高氮復合肥7~8公斤,保證全田生長整齊,起到保蘗成穗作用。

 

(2)巧施穗肥。水稻倒二葉開始出葉,幼穗長約1厘米時,是穗形成和籽粒發育的基礎時期,應控制無效分蘗。此時可每畝追施尿素8~12公斤或高氮復合肥10~15公斤,確保中期足夠的養分轉向生殖生長,增加穎花數量,防止穎花退化,促穗大粒重,同時具有養根、健葉、壯稈、防倒伏的作用。群體過小的地塊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時期施用。

 

(3)補施粒肥。從抽穗到成熟期間,以提高結實率,確保*成熟,增加千粒重為主。追肥要視水稻長勢而定,宜少不宜多,一般每畝噴施0.2%~0.3%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~60公斤;在缺鋅癥狀出現后,每畝噴施0.1%~0.3%的硫酸鋅溶液50~60公斤;對抽穗前葉片有褪綠發黃的地塊,可畝施尿素3~4公斤或高氮復合肥4~5公斤。補施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強植株的抗逆性、抗病性;延長葉片功能期,防止早衰;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應,提高根系活力;加快灌漿,促進成熟和籽粒飽滿,從而增加稻谷產量,改善稻米品質。應當注意,前期肥足、中期分蘗過多過旺、葉色濃綠、群體間受光態勢差、有貪青晚熟趨勢的田塊,不應追施粒肥。

 

此外,鹽堿地在施肥前應排水洗鹽。施肥前3~4天左右注意白天灌水、夜晚排水,防止臨時性積鹽影響肥效發揮。

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聯系人:陳麗婷
  • 地址: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中國(杭州)智慧信息產業園3號樓11-13樓
  • 郵箱:yangli@top17.net
  • 傳真:86-0571-86059660
關注我們

歡迎您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信息

掃一掃
關注我們
版權所有©2024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備案號:浙ICP備09083614號-43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總訪問量:908586
管理登陸    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    

浙公網安備33010502001809號